新闻动态

你的位置:加拿大官方网站 > 新闻动态 > 描写夏至的10首经典古诗词:蝉鸣破暑,莲动生凉!惊艳了时光,清凉了盛夏!一起去看下吧!

描写夏至的10首经典古诗词:蝉鸣破暑,莲动生凉!惊艳了时光,清凉了盛夏!一起去看下吧!

发布日期:2025-06-24 02:02    点击次数:88
图片 图片 图片 夏至,是白昼最长的诗行,也是阴阳交替的扉页。当蝉鸣撕开暑气的帷幕,莲影在池塘里摇曳生凉,古人以笔为桨,划进时光的荷塘,撷取盛夏最清雅的片段。元稹的“龙潜渌水穴”藏着天地玄思,杨万里的“雨恰晴”浸润着农事悲欢,白居易的“夏至筵”飘散着江南烟火……十首经典,十种凝视盛夏的目光,或叹光阴流转,或绘物候更迭,或抒胸中块垒。今日且让我们循着蝉声与荷香,共赴这场夏至雅集,于字句间触摸盛夏的肌肤,于平仄里聆听时光的呼吸。 图片 图片 1 图片 夏至日作 权德舆〔唐代〕 璿枢无停运,四序相错...

图片

图片

图片

夏至,是白昼最长的诗行,也是阴阳交替的扉页。当蝉鸣撕开暑气的帷幕,莲影在池塘里摇曳生凉,古人以笔为桨,划进时光的荷塘,撷取盛夏最清雅的片段。元稹的“龙潜渌水穴”藏着天地玄思,杨万里的“雨恰晴”浸润着农事悲欢,白居易的“夏至筵”飘散着江南烟火……十首经典,十种凝视盛夏的目光,或叹光阴流转,或绘物候更迭,或抒胸中块垒。今日且让我们循着蝉声与荷香,共赴这场夏至雅集,于字句间触摸盛夏的肌肤,于平仄里聆听时光的呼吸。

图片

图片

1

图片

夏至日作

权德舆〔唐代〕

璿枢无停运,四序相错行。

寄言赫曦景,今日一阴生。

此诗以自然界的天文现象和季节更替为题材,寓含了宇宙永恒运动和事物不断变化发展的哲理。彼时唐朝国势渐衰,诗人历经战乱漂泊,目睹民生疾苦,却仍以“璿枢无停运”喻示自然规律的不可逆,以“四序相错行”暗合人生起伏。夏至白昼极盛时,他敏锐捕捉到“一阴生”的转折,正如烈日下阴气悄然萌动,万物在极致中孕育变化。此诗既是对农时“籽粒灌浆”的提醒,亦是对盛极必衰的隐喻,将节气物候升华为对生命规律的敬畏,字里行间透出唐代文人“观物候以明道”的智慧。

图片

图片

2

图片

咏二十四气诗·夏至五月中

元稹〔唐代〕

处处闻蝉响,须知五月中。

龙潜渌水穴,火助太阳宫。

过雨频飞电,行云屡带虹。

蕤宾移去后,二气各西东。

元稹此诗以夏至物候为轴,织就节气流转的天地经纬。首联以蝉鸣标时序,点出五月中夏至的典型特征;颔联“龙潜”“火助”虚实相生,既写暑气氤氲之态,又暗合《易经》“潜龙勿用”的阴阳哲学;颈联捕捉雷雨骤至、虹霓斜挂的瞬息万变,以动态景象强化夏至湿热交蒸的气候特质;尾联“蕤宾移去”借古乐十二律对应节气更迭,“二气西东”则揭示阴阳此消彼长的宇宙规律。全诗在蝉声、雷雨、虹霓的感官交响中,完成对夏至物候的精准描摹与深层哲思的诗意升华,堪称唐代节气诗的典范之作。

图片

图片

3

图片

夏至

赵孟頫〔元代〕

夏至午之半,一阴巳复生。

坚冰亦驯至,顾岂一朝成。

万物方茂悦,安知有彫零。

君子感其微,恸笑几失声。

赵孟頫此诗借夏至之机,道尽世事无常之叹。元代文人多困于夷夏之辨,他身为宋室后裔却入仕新朝,内心矛盾如“一阴巳复生”般暗涌。夏至白昼极盛时,他已窥见“坚冰驯至”的隐忧,盛极必衰的规律恰似其仕途荣辱,繁华背后藏着凋零之兆。他以“万物茂悦”反衬人生浮沉,末句“恸笑几失声”更显悲怆:既痛惜繁华易逝,又笑自己难逃宿命。全诗将节气物候与身世之叹交织,在阴阳交替间,映照出一位敏感文人于时代夹缝中的精神挣扎,读来令人心颤。

图片

图片

4

图片

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

白居易〔唐代〕

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

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

水国多台榭,吴风尚管弦。

每家皆有酒,无处不过船。

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

此乡俱老矣,东望共依然。

洛下麦秋月,江南梅雨天。

齐云楼上事,已上十三年。

白居易此诗以夏至为引,将苏州旧忆与洛阳现境交织成绵长的情思。彼时他与刘禹锡(梦得)、卢贞(宾客)皆宦海倦客,夏至筵席上的粽香、炙鹅、管弦,皆是江南风物的鲜活注脚,更藏着三人当时的意气风发。如今洛城麦秋月与江南梅雨天遥遥相望,齐云楼上的诗酒风流已成十三年旧梦。诗中“俱老矣”三字道尽沧桑,却以“共依然”维系着对故地的深情。夏至阴阳交替,恰似人生聚散无常,白居易以节气为尺,丈量出宦游者对旧时光的眷恋,字里行间尽是唐人“以物寄情”的温厚。

图片

图片

5

图片

夏 至

张耒〔宋代〕

长养功已极,大运忽云迁。

人间漫未知,微阴生九原。

杀生忽更柄,寒暑将成年。

崔巍干云树,安得保芳鲜。

几微物所忽,渐进理必然。

韪哉观化子,默坐付忘言。

张耒此诗借夏至之变,暗抒对世事无常的哲思。他一生仕途坎坷,数遭贬谪,恰似节气中“微阴生九原”的悄然转折。夏至阳气极盛时,他已窥见“杀生更柄”的必然——草木虽繁茂,终难逃寒暑更迭,正如他虽满腹经纶,却难抵宦海沉浮。诗中“崔巍干云树,安得保芳鲜”的叩问,实是对人生荣枯的悲悯。末句“默坐付忘言”更显超脱:既知万物兴衰皆循自然之理,便以静默观化,将悲喜付诸无言。全诗将节气物候与身世之叹相融,在阴阳交替间,透出宋人“以理观物”的豁达与苍凉。

图片

图片

6

图片

夏至避暑北池

 韦应物〔唐代〕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

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

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

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

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

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

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

韦应物此诗以夏至为眼,融节气物候、民生关怀与隐逸情怀于一体。开篇“昼晷已云极”点明时令,暗含光阴流转之思;“公门日多暇”与“农稍忙”的对比,既显官吏闲适,更透出对农事艰辛的体恤。诗中“高居念田里”直抒士大夫的悯农心迹,而“绿筠含粉”“圆荷散芳”的清幽意象,又勾勒出避暑时的心境转换——由忧时悯民转向物我两忘。全诗在炎凉交替的时序感知中,交织着儒家济世情怀与道家超然之趣,末句“对华觞”以酒消烦,恰是唐代士人矛盾心境的诗意投射,语淡而味永。

图片

图片

7

图片

夏至日雨

袁说友〔宋代〕

烟暝千岩木,溪明一带楼。

片云封旧恨,急雨罥新愁。

节又匆匆过,诗从轧轧抽。

病躯无耐暑,老鬓不禁秋。

袁说友此诗借夏至骤雨,道尽暮年困顿与时光之叹。他一生宦海沉浮,晚年罢官闲居,恰逢夏至阴雨连绵,更添愁绪。诗中“片云封旧恨,急雨罥新愁”以景写心,云雨交织间,旧怨新愁如丝缠绕,暗合其仕途坎坷、壮志未酬之憾。夏至本应阳气鼎盛,他却以“病躯无耐暑,老鬓不禁秋”自况,将盛夏与暮秋并置,凸显身心俱疲之态。节气匆匆流转,诗思却如车轴轧轧难停,字里行间尽是宋人“以理遣情”的挣扎,既知天命难违,仍难掩对时光流逝的痛惜,读来令人唏嘘。

图片

图片

8

图片

和昌英叔夏至喜雨

杨万里〔宋代〕

清酣暑雨不缘求,犹似梅黄麦欲秋。

去岁如今禾半死,吾曹遍祷汗交流。

此生未用愠三已,一饱便应哦四休。

花外绿畦深没鹤,来看莫惜下邳侯。

杨万里此诗以夏至喜雨为契机,将民生疾苦与豁达襟怀熔铸一炉。彼时他罢官闲居,目睹百姓因旱祈雨之苦,恰逢夏至甘霖普降,遂以“清酣暑雨不缘求”赞其无私,又以“去岁禾半死”作今昔对比,凸显天恩救荒之功。诗中“未用愠三已”暗合其屡遭贬谪却笑对人生的旷达,而“一饱便应哦四休”更显其“以民为天”的赤诚,纵使官场失意,仍以百姓温饱为念。末句“绿畦深没鹤”的田园之趣,恰似其褪去浮华后,在夏至雨幕中寻得的安顿,尽显宋人“以诗济世”的悲悯与风骨。

图片

图片

9

图片

夏 至

范成大〔宋代〕

石鼎声中朝暮,纸窗影下寒温。

踰年不与庙祭,敢云孝子慈孙。

范成大此诗以夏至为引,于平实日常中暗藏孝道之思。首句“石鼎声中朝暮”以煮茶器具象征岁月流转,纸窗寒温的细微变化暗合节气交替,营造出静谧而深沉的时光意识。后两句陡转,以“逾年不与庙祭”直剖内心愧疚,自嘲“敢云孝子慈孙”的诘问,将未尽祭祖之责的焦虑推至极致。全篇以器物之静衬心绪之动,借夏至阳极生阴的时令特征,隐喻孝道践行的紧迫性。诗人在节气轮回中窥见生命伦理,于日常琐碎里拷问精神传承,展现了宋代士大夫“事亲如事天”的伦理自觉,以及在宦海沉浮中难全孝道的普遍困境。

图片

图片

10

图片

夏至过东市二绝

 洪咨夔〔宋代〕

插遍秧畴雨恰晴,牧儿顶踵是升平。

秃穿犊鼻迎风去,横坐牛腰趁草行。

洪咨夔此诗以白描手法勾勒夏至时节的田园画卷。首句“插遍秧畴雨恰晴”捕捉农忙尾声的时令特征,雨霁初晴的秧田暗含丰收在望的喜悦。次句“牧儿顶踵是升平”借牧童纯真之态,将太平气象具象化为孩童无忧无虑的身影。后两句尤见功力,“秃穿犊鼻”以简笔勾勒牧童衣衫褴褛之态,“横坐牛腰”则以动态平衡展现人牛相谐之趣。全篇未着情语,却通过牧童迎风逐草的自在身影,将夏至物候与升平世象交融,在疏淡笔墨中透出对自然时序的礼赞与对淳朴生活的眷恋,堪称宋代田园诗的典范之作。

图片

备注:文章/资料皆为个人整理学习用,如有错误,欢迎指正,一起学习共同进步!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上一篇:东盟专线|2025泰国精品购物节及榴莲节在南宁举行
下一篇:避坑“美丽陷阱”!上海九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陈骏博士起底玻尿酸与胶原蛋白科学美容
TOP